近年来,随着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以支付宝手机钱包为代表的一大批网络支付工具跨行转账均采取免费策略,不仅增加了用户粘性,也给银行业务带来了较大的冲击。民众资产配置的多样化需求增加,资金转进转出时高额跨行转账费用让不少人都望而却步,也使得不少资金开始从银行搬家,进而选择使用更灵活的第三方支付渠道。但是就在上周,招商银行和宁波银行双双宣布取消网上银行转账收费项目,给银行收费带来了再一次小小的风波。
多家银行加入“免费”大军 手机银行先行一步
上周末,招商银行正式宣布,2015年9月21日起,招商银行正式进入“网上转账汇款全免费”时代。自此,所有个人客户通过招商银行网上个人银行、手机银行APP办理境内任何转账业务(包括异地和跨行转账),均享受零费率。随后,宁波银行马上跟进,也宣布进入“网上转账免费”时代。自9月21日起,推出“网上转账全免费服务,所有个人客户通过宁波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APP办理境内任何转账业务(包括异地和跨行转账),均享受零费率。
招商银行和宁波银行可谓打响了银行网上转账免费的头炮,据网通社了解到的信息看,目前,有多家银行通过手机APP加入“免费转账”行列,包括招商银行、宁波银行、建设银行、北京银行、民生银行和兴业银行等6家银行。据了解,年底前,中国银行和平安银行还会加入免费阵营。
这其中, 有的银行实行分段暂时免费,优惠期到今年底。比如建设银行、兴业银行等。多数银行通行的做法是通过在柜面基础上打折实行优惠。比如工行网银在柜面基准上打5折,手机银行打2折;农行手机银行在柜面基准上打3折,网上银行在柜面基准上打8折。中国银行网上银行异地跨行在柜面基础上8折,同行异地在柜面基础上3折,手机银行年底前免费转账。
其实,在招商银行和宁波银行出台这一政策之后,不少业内专家纷纷表示这将会引发其它银行跟进的“蝴蝶效应”,中国可能会迎来网上转账免费新时代。而网通社也认为此举是互联网金融倒逼银行所致,网上免费转账是大势所趋。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从总体来看,手机银行比网银和柜面转账更优惠,因此未来或许会有越来越多的市民更青睐于手机银行。同时,在“互联网+”大背景下,用户偏向手机客户端的使用习惯已逐渐养成,无论是异地转账、跨行转账、缴费等交易中,手机银行的绝对交易量已超过个人网银,客户终端偏好由PC端向移动端转化的趋势非常明显。
金融成本降低 互联网思维显现
就目前来看,第三方支付的迅速发展已经开始蚕食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减免转账等电子渠道银行业务费用是不得不走的一步。不过,这部分业务收入本来就不高,减免一方面能增加用户粘性,另一方面或通过分流客户减轻网点柜台的压力,从而释放更多资源开拓新业务。
其实,商业银行作为服务行业的经营主体,一定的收费是合理的,如线下柜台服务和ATM机转账,都需要人工和设备成本,类似这样的手续费,短期内很难取消。但是关于互联网业务的其他费用,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被减免的对象。
尤其是借助发达的电子科技行业,银行信息化及计算机体系建设越来越完善,金融成本也在随之下降。类似网上转账之类的收费项目,无需太多人工成本,此类收费减免也在常理之中。
而资深媒体评论员欧阳觅剑认为,招行敢于免费,是因其具备了互联网思维和技能。银行将部分服务免费,可起到“引流”作用,使用户用自己的服务。同时,他们利用大数据,再向用户提供个性化、附加值高的服务。前端免费“引流”造成的成本,可由后期提供附加值高的服务弥补。这就是互联网思维的基本逻辑。“招行实行网上转账全免费,断绝后路是为开辟新路。”
网通社认为,招行、宁波银行此举最大的意义在于,真正通过市场化竞争使得企业个人融资转账成本降低了。但是究其根本,互联网金融或许才是是倒逼传统银行顺应潮流自动降低收费的根本原因。很大程度上来说,实体企业、个人商户客户应感谢互联网金融。
综合来看,互联网金融的确对银行传统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这就倒逼银行改变策略,做出改变,降低收费甚至免费来增强客户服务体验,引导客户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