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地方债风险总体可控 局部问题需关注

来源:网通社合作数据源-债券2014-07-09分享到:微信微博

  • 分页:

未来需要推进的几大举措

未来有几个方面的举措需要加以持续推进。一是地方政府性债务透明度需要进一步增强。透明度提高是制约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有效手段。负债过度不仅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而且还会影响其举债能力,从而就不得不引起重视,并认真地加以管理。未来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分布应进一步细化,如地区、行业和种类,同时还应公布平均利率水平。二是控制总量增长,同时要改善结构。从动态角度管理风险,既然未来资产方价值变化具有不确定性,那么合理控制负债增长应成为控制风险的不可多得的有效举措。尤其是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地方政府到期债务增速较高而同期财政收入增速相对较低。与此同时还应努力改善债务结构,信贷和非信贷规模要有适当比例。信贷占比过高风险容易集中于银行业;而非信贷占比过高则融资成本太高,会增加未来还本付息的压力。三是控制已经借债过度的省、市、县政府的举债行为,在对官员的考核中加上对政绩“含债量”的考核。四是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逐步把地方政府所拥有的资产逐步置换出来,增强其偿债能力。

鉴于整体规模可控,资产结构多元,收入稳定增长及政府信用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存在,过度担忧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是没有必要的,也不切合实际;但由于总量增长偏快和局部风险的存在,也不可对此持高枕无忧的态度;应该持续采取针对性举措对重点问题加以治理,保障地方政府性债务状况平稳运行,尤其是在经济下行过程中控制住系统性风险。

注:本文根据作者在交通银行与国际金融协会联合主办的“2014年中国经济论坛”上的发言整理而成,已经本人确认。

文章导航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